首页

南一女王s视频

时间:2025-05-26 09:46:00 作者:文化强国建设谱写时代华章 浏览量:11687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题:四川民族地区女代表履职“心事”:来自乡土 共创热土

  作者 王利文

  “吃饭了吗?多久回来?我们想你。”几乎每天,正在北京参会的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格西王姆都会接到老人们问候的电话。十五年坚守,她精心照料了上百位老人,也早已把老人们视为自己的亲人。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四川民族地区的女代表们怀揣“心事”,纷纷从奋斗的热土赶来。她们用智慧和实干履行职责、完成使命,成为现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资料图为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格西王姆(左一)带老人们做手工。受访者格西王姆供图

  为了让敬老院老人们安享晚年,“90后”院长格西王姆想了不少办法:每天带老人们做手指操、每周开展兴趣课程……“网红”美食螺蛳粉的滋味、舞蹈《科目三》的动作,老人们都不陌生。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希望把曾经得到的关爱传递给更多人。”格西王姆年幼在灾害中失去双亲,在民政系统的关怀和帮助下成长。她坦言,18岁时来到敬老院工作,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15年来,格西王姆把大部分青春交给了敬老院,从一线护工做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她表示:“老人们就像是我的亲人,这份工作让我幸福又感动。”

  在马尔康市敬老院的27名工作人员中,女性有24名。格西王姆介绍,这些来自民族地区女性勤劳能干,用自己的双手温暖他人,成为自己家庭经济重要支撑,也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关注。今年两会,格西王姆的“心愿”依旧聚焦养老服务领域。她希望能进一步引进社会力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养老护理人员的权益。

  在基层一线,女性力量像涓涓细流,浸润着乡村振兴之路。来自羌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余绍容,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回顾20余年基层工作,51岁的她给记者算起了“发展账”。

资料图为五星村书记余绍容(左一)了解村中工程施工进展。受访者余绍容供图

  刚来五星村时,当地流传“养女不嫁五星沟,天晴下雨路很溜”的说法,三轮车在道路中行驶都成难题。近年来,余绍容带领民众规模性种植黄连等中药材超2000亩,用“苦黄连”换来了五星村“甜日子”。

  2023年,黄连收购价再创新高,五星村村民人均收入同比提升近4000元,达到26000元。如今,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了五星村的发展优势,平坦宽敞的硬化路通到每家每户,规整漂亮的房舍在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

  “我的心愿,就是让村民们过上‘五星级’的日子。”余绍容认为,当代女性有更多机会学知识本领,为脚下的土地作更大贡献。今年,她计划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修建智能立体蔬菜大棚,帮助更多居民实现就地就业,让五星村的日子越过越“五星级”。

  当下,中国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绘出新图景。从民族地区养老服务到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是耕耘和奋斗的巾帼力量。

  为帮扶更多彝乡女性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彝族手工刺绣四川省级非遗传承人乔进双梅带领姐妹们让民族刺绣“飞”出深山,远销香港、迪拜和欧洲等地。从2015年至今,她已培训绣娘30000余人次,并通过创办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帮助家乡800多名彝族绣娘实现“背着娃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梦想。

资料图为乔进双梅(左三)通过直播带货拓宽彝绣产品销路。受访者乔进双梅供图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乔进双梅多次赴外地调研,并学习了直播带货、研发彝绣元素伴手礼等经验来拓宽销路。彝绣如何才能走得更远?她认为,聚合非遗资源并打造消费场景是关键。

  “我希望进一步挖掘彝族漆器、银饰、民俗等文化资源,带动彝乡儿女就业增收。”谈及“心愿”,乔进双梅期待,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彝绣行列,赋予传统手工艺更多年轻化表达,让民族文化“火”起来,更“活”起来。(完)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红灯笼、中国结,传统年俗海外传递中国年味儿

同日,美国财政部、司法部、国土安全部、缉毒局和美国邮政局等多部门以“涉嫌生产销售涉芬太尼化学前体和相关设备”为由,起诉、制裁多家中国企业实体和数名中国公民。

乘北京中轴线观光巴士 赏古都秋韵

澳门土生葡人青年协会副主席戴显扬是一位“80后”。回忆起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场景时,他坦言说,作为土生葡人,当时对未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未知和担忧,但是爸爸告诉他“别担心,往后肯定会更好”。日前,戴显扬在澳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一国两制”是让世界更多认识澳门土生葡人的大好机会。

关注海岸带文态空间(看·世界遗产)

海口10月23日电(记者 王晓斌)海南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伍振湘在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3.55亿元,同比增长3.2%,较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福建三明:以“三水”机制护航绿水长清

热角村班公柳苗圃基地带来的收益让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现在,大家对发展班公柳苗圃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种植管护好集体苗圃的同时,还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等地发展个人苗圃。

2024“中国电影周”(维多利亚州)首映式在澳大利亚本迭戈市举行

钱排镇双合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冠章告诉记者,三华李种植是双合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作为中国知名的“侨心村”,该村的数百名海外乡亲非常关心家乡发展,专门建了微信乡亲群,对家乡三华李生产状态也是了如指掌,到三华李成熟上市,村民便会第一时间通过空运的方式,把三华李寄给海外亲人品尝。海外乡亲还会专门组团返乡,到树下亲手采摘、品尝三华李,以慰乡愁。(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